引导培养

释放孩子天赋的三种方法

2017-10-24
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天使,下凡的时候就把翅膀藏起来了,化成了他们的天赋,所以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,都有才能等待被发掘,但是家长们可不都是长有慧眼的伯乐,往往看不到孩子的天赋,纠结中只好在孩子课业负担很重的情况下,又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,以期歪打正着,激发孩子潜能,却不知事与愿违,更是加重了孩子的负担。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?任宪法老师新著《快发现孩子的天赋》给出了科学答案,在这里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方法,各位家长不妨借鉴一下:
  方法一:
  音乐天赋
  有音乐天赋的孩子主要表现在对音乐的敏感性上,尤其对干一些特别的音乐,宝宝的注意力容易被吸引。比如在他哭泣吵闹的时候听到异常优美动听的音乐,他会突然停止哭闹,而且会手舞足蹈,有些宝宝还能和着音乐节奏做出各种身体动作,这说明我们宝宝的音乐细胞非常活跃。
  培养对策:要把音乐融入生活。父母亲可以为宝宝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,让他在家随时能听到优美的音乐。音乐细胞活跃的宝宝往往会给这样优美的声音投入很大的注意力,而生活中创造的音乐环境,又让宝宝在无形中强化了他的乐感,逐渐地,他就能从无意识地听音乐中,到有意识地从音乐中寻找到节奏。家长们还可以领孩子多去接触大自然,或是有意制造一些特殊声音,培养他对声音的敏感。如果有条件,也可以在孩子大一些的时候给他买一些乐器或是音乐磁带、书籍等满足他的兴趣需要。
  语言天赋
  有语言天赋的宝宝,往往说话要比同龄的孩子来得早。一般来说2—3个月的婴儿已经能够发出喉音,每当大人逗乐的时候能发出“啊”、“伊”等音;7—8个月能发简单音节;1岁左右可以发两个重音的字,如灯灯、东东、饭饭等。
  培养对策:如果家长们发现了孩子在语言方面有天赋,就要尽量用普通话给宝宝讲故事,语音、语法要力求正确,语言简练、文明,句子完整。最好不要用方言,因为各地的方言差别很大,这对宝宝以后理解事物会有影响。还要重视知识对语言的巨大作用,一般知识丰富的孩子,说的话题也能多一些,自信心也会更高。多带宝宝到产外观察大自然,游览公园。通过观察扩大宝宝的眼界,丰富宝宝的生活,有助于发展他的思维、想象,提高语言表达能力。
  绘画天赋
  五彩斑斓的世界让宝宝充满了好奇心。鲜艳的花朵,美丽的彩虹,湛蓝的天空,五彩的灯光。当你的宝宝开始对这些有颜色的事物感兴趣时,你要注意了,这是宝宝发出的一个信号:你的宝宝也许有着不错的绘画天赋。
  培养对策:孩子对颜色感兴趣,也不代表孩子是天才,可以无师自通,或是一日千里,配合天赋培养孩子还是要从基础做起,家长们首先要帮助孩子认识颜色,一个颜色一个颜色的来,开始的时候,父母可以先指着一样实物,告诉他这是红色。以后每次遇到这个实物的时候,父母都可以对宝宝再强调一遍。反复几次下来,宝宝就会认识这个颜色了。宝宝认识几种颜色之后,就可以通过辨认图画中、衣服上的颜色来进一步锻炼孩子对颜色的敏感,另外,孩子一开始接触绘画的时候往往都不成章法,家长们在一旁千万不要干预,涂鸦正是创作的开始。
  数学天赋
  也许很多家长觉得在学会加减乘除之前,是绝对看不出孩子的数学天赋的,不过也未必尽然,宝宝在归纳搭配时也会表现出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,这些都是和数学天赋有关系的。比如孩子知道一双筷子搭配一个碗,一张桌子四周要摆四把椅子,这些都是他积极思维的表现。又比如孩子能够理清家庭关系,知道谁和谁是夫妻,知道远房亲戚怎么称呼。又或者孩子能够记住一些电话号码,对一些重量、长度、金钱的数字比较敏感,这些都是孩子逻辑清晰的证明,如果孩子在这方面表现突出,家长们可以在数字方面多做些准备。
  培养对策:家长可以用做游戏的方式先培养孩子对数字的敏感性,让他多接触一些需要逻辑思考的活动,比如让他把玩过的玩具放到原来的地方,让他辨认某个东西原来在哪里,训练孩子整理家务,通过一个一钩挂一件衣服、一个人一张票、两个人坐一排座位等等活动让他对排列组合、分类归纳有直觉体验。或是有意识地摆脱宝宝帮忙记住电话号码、地址之类的事情强化他的记忆力。
  方法二:
 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、情绪、才能、想法和创造力,他们的天赋并不是显而易见的,而是以各种形式出现的。因此,以下这些信息也有助于你鉴别孩子的个人天赋。
  ★领导者:善于交往的人格,无论是学校活动还是在班级讨论中都能自然地成为领导者。即使在幼儿园的3人游戏中,也能主动大胆地认识别人,并一直充当领导者的角色。
  ★思想家:伟大的想法,害羞的人格,因此不会在活动中担任领导者。即使发现自己的观点比别人的好“许多”时,他们也不会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,而是静静地将其隐藏起来。
  ★企业家:他们对布置的家庭作业永远都不会表现得太热情,除非其中包含了一些能令他们激动的,能捕获他们想象力的成分,并能给他们一个创新和分享观点的机会。他们出的点子能让学校管理变得更合理,并从中受益。在6岁时他们就知道把零用钱存到银行,完成他们人生的第一次资金积累。
  ★挑战者:在别人眼中可能是复杂的事情,他们却能从中发现乐趣和魅力,如猜谜、修理别人已放弃的洗碗机,或者在学校里解决那些棘手的问题。
  ★明星:他们在任何场所都会显露出自己的创造力,并带着随意的、淡淡的忧郁表达着他们的创造力。从跳舞、美发、居室装饰、学业成就,到他们如何在12岁的时候凭借自己的最新畅销歌曲获得第一个百万。
  ★成熟的健谈者(话匣子):广泛阅读使他们能告诉你几乎所有的事。在谈话的时候,从来都是不知疲倦。他们的知识面会超过周围的同伴,他们更喜欢和年长的孩子或成人交谈。永远都不要和他们争论或争执——因为你知道——他们总赢。
  个体能力的表现特征几乎无法穷尽。我们不能把这些特征生硬地套到孩子的身上。每个孩子都可能具有多种天赋,有些在这方面被发现,而有些则在另一方面被发现。这些特征可以任意组合。
  方法三:
  其实家长们也不必为没有发现孩子的天赋而伤脑筋,因为孩子都是各不相同的,很多孩子可能语言、绘画的能力都不突出,但是在人际交往、领导力上面很有天赋,而这种天赋的发掘往往要孩子长到一定的岁数、接触一定的人之后才能体现出来,那么在这之前家长们大可不必焦虑,只要督促孩子不落在别人后面,到了孩子表现天赋的时候自然会脱颖而出,家长们不用在孩子小时候忧心忡忡了。
  如果家长们没有发现孩子有明显的某方面天赋,也可以用下面的小测验试试看,也许宝宝的潜能就隐藏在里面呢。美国康涅狄格州耶鲁大学任教的罗伯特•斯腾伯格博士研究出一种“多方面”的测验,这种测验考虑到孩子的多方面才能。他认为,如果你的孩子4岁以内具有以下大部分情况,那么恭喜你,你的宝宝有可能是超智儿童。
  1、善于记忆诗歌和富有情趣的电视中的台词;
  2、很少迷路,尤其是女孩;
  3、能注意到别人情绪的各种变化;
  4、经常问像“这件事是什么时候开始的”之类的话;
  5、动作协调优雅;
  6、能很好地按调子唱歌;
  7、经常问雷鸣、闪电、下雨等宇宙间的问题;
  8、你改用了讲述故事时常用的一个词时,他会纠正你;
  9、学习系鞋带、穿袜、骑自行车时很快就学会,且不费力;
  10、喜欢扮演角色、编故事,且演得、编得蛮像样;
  11、乘车的时候会说,“去年冬天奶奶带我来过这地方”;
  12、爱听不同的乐器演奏,并能根据音色讲出乐器名称;
  13、擅长画地图、绘物体;
  14、喜欢模仿各种表情和各种体育动作;
  15、按规格、颜色收藏玩具;
  16、善于表达做某件事的感受,如“这样做我很高兴”;
  17、很会讲故事;
  18、喜欢评论各种声音;
  19、与陌生人见面时会说出:“他使我想起了小明爸爸的样子”之类的话;
  20、能准确地说出他能干什么,不能干什么。
  如果你的孩子表现出如上情形的话,他可能已显露出出色的能力和才华。反映其能力和才华的具体对应如下:
  语言能力:1、8、17;
  音乐能力:6、12、18;
  逻辑数学能力:4、7、15;
  空间想像能力:2、11、13;
  身体运动能力:5、9、14;
  了解自己的能力:10、16、20;
  了解他人的能力:3、10、19。
  如何释放孩子天赋
  每个孩子都能做最好的自己。任宪法老师《快发现孩子的天赋》总结出八个原则:一是从孩子的表现和兴趣中发现孩子的天赋;二是多角度刺激挖掘孩子的天赋;三是顺应孩子的天赋给予培养和教育;四是特长教育以孩子的天赋为基础,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;五是处理好学校教育和天赋培养的关系和矛盾;六是必要的时候让孩子自己选择学习之路;七是选择专业一定选有天赋、有兴趣的专业;八是顺其自然,喜欢开心就好,引导孩子做自己想做的那个人。
  1、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:每个宝贝都是一个有潜能的个体,只有认识和了解宝贝的智力结构特点,找出宝贝在哪些方面存在天赋或潜能,给予适合自己宝贝特点的教育和培养,因材施教,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宝贝的潜能,养育一个成功的宝贝。
  2、在生活中发现和挖掘孩子的潜能: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对宝贝进行观察,通过观察了解宝贝的独特之处。比如宝贝从小喜欢画画,当他随便涂鸦时,即可看出他涂的鸦像个什么,有什么特点,是否具有绘画的天赋。宝贝有哪方面的天赋,就创造条件让宝贝好好在这方面发展好了,何必非要宝贝全面发展呢?
  3、给孩子设置合理的目标:如果觉得自己的宝贝是个比较全面的人,有可能成龙成凤,不妨用成龙成凤的标准来要求宝贝,让他达到更高的目标;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发现,这个目标对宝贝来说压力太大,很可能达不到预想目的,那就尽快调整教育方案,避免对宝贝造成伤害。
  4、让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:聪明的父母要拿宝贝和他自己比,拿宝贝的今天与昨天比,只要有进步,哪怕是一点点,也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,这样才能帮助宝贝树立自信心,让他保持愉快的情绪和积极的心态。
 

来源:未知

友情链接:

网站logo

Copyright © 2014-2017 儿童健康网 ALL RIGHT RESERVED ICP:京ICP备06003064号-1